五大联赛,五大联赛直播,英超直播,西甲赛程,意甲比分,德甲预测,法甲分析/全网最全五大联赛资讯平台,涵盖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直播入口、赛程积分、实时比分与专家预测分析,手机电脑均可访问!央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 钱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1月1日晚,2025年“苏超”将迎来总决赛,南通队与泰州队的终极之战将在南京奥体中心打响。自5月10日开幕至今,从初夏到深秋,“苏超”还是那么火。
关注“苏超”的人可能知道,南通队在此前的比赛中一路“绿灯”;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南通海门不仅有着成熟的足球青训体系,还是“足球制球之乡”,小小足球热销全球。
“苏超”南通队39名球员中有35人出自海门珂缔缘青训基地;赛场外,足球“海门制造”的车间里,现代体育正与传统工艺相互碰撞。
橡胶压延、成型、硫化,或机器绕线,或人工贴布加以固形,再包橡胶以及再度硫化……经历两轮150℃的高温“蒸熟”,一颗颗浑圆饱满的足球内胆从海门余东镇凯润体育的生产线上火热“出炉”。创办这家专做球胆的企业二十多年,顾一新略带自豪地介绍,好球胆是好足球的关键。
顾一新说:“好球胆最主要的指标体现在气密性,一般情况下,充好气最起码半年左右,漏气不会超过20%;还有球胆的圆度、弹跳。主要还是靠配方,含胶量高一点,指标就会好。”
得益于海门发达的橡胶产业,足球内胆的生产可谓“自带天赋”,用顾一新的话说,“打个电话,球胆原材料半小时内就能送到”。生产球胆算是足球制造产业的上游环节,顾一新说,他们每天生产的2万多颗球胆无一例外供给了中高端整球加工品牌。
顾一新说:“目前来说我们等于给品牌工厂做配套,我们是中间产品,客户生产的整球产品基本上都是出口的。我们现在做的那单配套的客户,产品就是供欧洲联赛的,他们今年把英超的订单也拿下来了,量很大,客户对我们也是比较认可的。”
在这些球胆披上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外衣”,随着物流踏上“环游世界”之旅前,它们离开生产线后的第一站,很可能就停留在海门,甚至没出余东镇。七公里外,夏克体育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印刷、在球胆外缝制或贴皮、收口、品检,半自动机械化辅助手工操作的这一套加工制造流程中,每道工序都凝聚匠心。
53岁的王惠敏是这里的车间主任。在她的记忆里,三十多年前,因为地理区位的便利和劳动力充裕,上海制球联合公司把一部分足球缝制的订单迁到了海门的各个乡镇,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缝球的好手艺,当时一只手缝球能赚一块钱,她一天能缝五六只;而现在,她管理的车间每天能生产整球超过一万只。
王惠敏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手缝,球是打好针眼的,一个球9针,都是用手拉的。后来大概在二十年前,人的生产力跟不上了,缝的人也少了,就改成机缝了。”
海门足球不仅从手缝走向了机缝,更经历了从半成品加工到成品制造、从为品牌代工到创建自主品牌等数次蝶变。夏克体育负责人俞桂平说,近两年,海门足球产业再次转型,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俞桂平表示:“随着这两年网络机制发展起来,工厂开始完全自营地到国外客户总部拿一些订单,也参与到一些国内球类行业标准的制定中来。目前我们都在走这个阶段,向一些国外俱乐部、包括‘苏超’这种专业性赛事提供专业足球定制,完全参照国际化标准去做产品。这几年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发、设备和材料上,也有很大投入。”
“海门造的足球,全世界都在踢”,这其中不仅包含走进海外大型连锁商超的大众消费足球,还有在国际体育舞台亮相的高端产品。作为获得FIFA(国际足联)认证的足球生产商,夏克体育已经连续四届为世界杯提供官方礼品和纪念品用球,并凭借高质量的生产水平和精准的全球交期,为欧洲杯、亚洲杯、奥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官方提供比赛和礼品用球。在俞桂平看来,想造出令世界各地客户都满意的赛级足球,要因“地”、因“人”而异,前期研发环节必须下足功夫。
俞桂平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还有运动员使用习惯的问题、气候的问题,都要对足球进行调整。比如南美地区的人从小就踢足球,力量比较大,那么球就要比国际足联的标准更重一点、球的力量感要更足一点。这不是纯粹加个重量就可以,面层厚度、抗击打能力都要变化,因为加重会影响到球速,但又不能影响踢球的感觉、飞行的轨迹,这个时候就要连带它的材料、工艺进行改变。”
从20多年前在广交会上拿到第一个出口订单,到目前近八成产品直供国际足球俱乐部,俞桂平这些年也在思考如何“战略转移”回归本土。尽管海门的足球制造产业和足球青训体系在历史发展中是两个独立的故事,但俞桂平相信,当制造根基与竞技激情相遇,体育与经济足以协同共振。
俞桂平说:“因为有产业基础在,加之我们有很多足球企业也赞助了一些校园足球队,从小学开始就有比赛,就会不断输送足球氛围。海门又有好的青训基地,从企业、学校,再到俱乐部,其实还是有一个内在连接。有小学生对足球的热爱,才会走到今天,拥有‘苏超’这样的成绩。”
十年前,俞桂平开始为海门区余东小学提供用球赞助,学校体育老师从国斌也转型为足球教练,为孩子们打开足球启蒙的大门。
从国斌说:“他们的足球是有研发团队的,球生产出来后用不停运动的机器来测试球的磨损程度,但还必须给小孩用,测试包括脚感、控球、运球、射门等方面。我们学校足球队每个学期有一次班级联赛,小孩的自信心培养起来了,他觉得练足球又快乐又不耽误学习,何乐而不为?”
从国斌将孩子们用球后的感受加以整理,为企业改进足球性能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这十年间,他也把多位优秀少年送进海门足球青训基地,这些年轻热血的运动员最终和家乡的足球一起走向赛场。俞桂平说,在今年的“苏超”联赛中,他们一直在为南通队提供专业训练用球。
俞桂平表示:“我原来还不懂流量这种概念,就知道闷头造球。但最近好多人找过来,他们知道了原来海门不光有优秀的足球队,还有很多做足球的工厂,蛮有成就感的。希望通过‘苏超’能带动南通、江苏甚至全国的足球氛围,也带来一个大流量、大契机。”
足球的魅力,既是绿茵场上的永不言弃,也是生产车间里的精益求精。如今,越来越多海门足球加工制造企业正融入赛事产业链,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竞争力。“苏超”之后,202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提上日程,顾一新很确定,赛场内外,海门足球将同样精彩。
“体育产业本来就是朝阳产业。二十年前我们开始做这个行当,曾经也迷茫过,做这么多球,一天几万颗卖给谁去?但是二十年做下来,这个市场现在还在扩大,国外需求量越来越大;‘苏超’一来,又重新燃起特别是孩子对足球的热爱。我们这个产业,它有一个过程,将会慢慢受益。”顾一新说。
今晚(11月1日),2025年“苏超”将迎来总决赛,南通队与泰州队的终极之战将在南京奥体中心打响。自5月10日开幕至今,从初夏到深秋,“苏超”还是那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