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联赛,五大联赛直播,英超直播,西甲赛程,意甲比分,德甲预测,法甲分析/全网最全五大联赛资讯平台,涵盖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直播入口、赛程积分、实时比分与专家预测分析,手机电脑均可访问!既然说到了定义,那我们就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公共卫生。我问了一下DeepSeek,它给出了如下答案:公共卫生是通过社会、组织、公共和私人的共同努力,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的科学与实践。它强调通过预防措施和健康促进,来改善群体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个体疾病。你听懂了吗?反正我感觉还是有点云里雾里的高高在上,不接地气。
在我看来,公共卫生所关注的就是一群人的健康,而不是一个人的健康。我这里说的“一群人”,可以是一个社区、一个乡镇、一座城市、一片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村”,以后还有可能扩展到其它的星球呢。那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呢?接下来,我给你们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从很具体的东西切入,讲一个公共卫生的实际问题,你们的印象应该会比较深。
2019年的时候,我去敦煌游学,参观了莫高窟,印象非常深刻。真心建议大家都去看看我们祖先留在大漠里的艺术瑰宝。当时讲解员给我们介绍敦煌历史,说敦煌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常住人口超过10万,加上来往的商旅,总人口可能接近20万!这是什么概念呢?据统计,2023年,敦煌市的常驻住人口是18.5万,要加上游客才超过20万。也就是说,一千年前唐朝的敦煌已经是现在这个规模了。听到这个难以置信的数字后,我脱口就问:当时敦煌的污水是如何处理的?20万人每天产生的污水和大量生活垃圾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位讲解员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离谱的问题,愣了好一会儿,然后说不知道。于是我接着又问:难道没有这方面的考古发现吗?比如古代的下水道和化粪池。听到我的问题,旁边几位游客直接笑出了声,好像在说,你这人也真是,难道考古学家还会去关心化粪池吗?
现在我们不妨开个脑洞,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20万人口的城市没有化粪池,每家每户就在房前屋后冲便桶和刷屎盆子,你觉得这个城市还能住人吗?它周围的水源能不被污染吗?你看,化粪池对一家人来说确实不那么重要,但是对于住在一起的一群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当一大群人集中住在一个地方的时候。这就是公共卫生学所关注的重点之一,是不是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群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居住环境必将随之变化,疾病和健康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而这,就是公共卫生。不是为了一个人的健康,而是为了所有人的健康。你看,当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开始定居之后,公共卫生很快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在早期的集居地里,大家并没有“公共卫生”这个概念,都是“各家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渐渐地,大家发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整个城市很快会变得肮脏不堪,无法居住。于是才有了组织起来的共同管理和疏浚,城市的发展才有了可持续性。讲到这里,我相信你对公共卫生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虽然说,1000多年前,20万人口的敦煌没有留下公共卫生的遗址和文字记录,但是2000年前的古罗马可是为我们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引水和排放工程。用作者罗森的话说:“作为污水排放系统和浴室的建筑师,作为供水和其他其它卫生设施的提供者,罗马人为世界提供了伟大的榜样,并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丰碑。”
古罗马之前,古代城市都依赖于水井和蓄水池供水。在罗马建成后,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罗马的居民们也是一直从台伯河以及私人的水井中取水。但是在公元前312年,罗马的检察官阿皮乌斯·克劳狄·克拉苏开始规划建造第一条高架水渠,将高地的湖水引进入罗马。到了公元1世纪的佛朗提努斯时代,罗马已经建成了9条高架水渠,源源不断地把清水带进城区。据估计,到公元3世纪时,罗马的水渠系统已经能在24小时内向罗马城区输送1.6亿立升清水!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整个罗马城区的人口约100万,平均每人每天可用水160升,已经接近了现代城市的人均用水标准。这是一项巨大的公共卫生系统工程。
罗马人还非常重视水的质量。在高架渠的指定位置,设有泥沙的沉淀池,然后再将清水注入城区各处的小型蓄水池,作为饮用水。而从其他方式获得的水则只能用于洗涤和灌溉。到了罗马帝国创始人屋大维在位的时期,他又设置了专门的城市水利以及公共卫生委员会,由常设的行政官员负责管理。前面提到的佛朗提努斯,就是一名古罗马的市政官,曾任罗马城水利专员。他编写了《罗马高架渠》一书,详细记录当时罗马周边的高架渠和城区内的水渠系统,成为我们研究古罗马供水系统最重要的文献。这是我们目前拥有的,关于公共卫生系统中一个重要分支的首次完整的记录。
现在我们再来看罗马的排水和排污系统。古罗马有一套规范的排水系统,它们在街道下运作,带走地表水和生活污水。早在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城就有了一条大型排水渠:马克西姆下水道。它至今仍是罗马城当代排水系统的一部分,持续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年!另外,罗马城还拥有最早的公共厕所系统,到了公元三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整个罗马城的公厕数量已经达到了150间。最初的公共医疗体系,同样诞生在罗马。每个城镇的社区里,都由有政府雇请的公共医生,这一体系逐渐从首都罗马城,扩展到意大利本土的其他罗马城市和省份。这些公共医生的职责之一,就是为那些支付不起昂贵私人医生费用的穷人,提供最基础的医疗服务。
回到中国盛唐,虽然拥有20万人口的敦煌,至今还没有发现城市基础建设的遗迹,也没有系统的文字记录。那么,在公元八世纪时拥有百万人口的长安呢?没有合理的、大规模的排水和排污系统是不可能的。虽然没有系统的文字记录,但是中国考古专家们还是有不少重要发现的。根据这些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大致重构当时长安城区的排水排污系统。长安城由南北11条、东西14条大街划分为108个坊。主要街道两侧设有宽约两到三米的明渠(称为“街沟”),用于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各坊内部通过砖砌或陶制的暗渠将污水排入坊外街道两侧的明渠。朱雀大街等主要道路两侧的明渠通向城墙下的涵洞,最终汇入城外的自然河流(如渭河支流)。对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长约400米的石砌暗渠,连接太液池与宫外排水系统,部分段落保存完好。另外,在唐朝公布的刑法典《唐律疏议》里,明文规定对市民无意损毁或有意破坏排水系统的行为进行责罚。由此看来,古代中国对于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也有相当的投入,并且也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及时修正和填补各种可能引发大规模健康危机的“漏洞”,营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很显然,供水和排污只是公共卫生的两个方面。为了保证一个现代化城市可持续性和健康地发展,还有很多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东西需要有组织的规划和管理。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城市布局和公共安全设施,比如城市下水道、消防水龙头等等,都是在蒙受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后,才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将它们提上了议事日程,并逐步建设和完善的。例如,正是因为天花,黑死病的肆虐流行,让欧洲各国慢慢建立了最初的边境检疫与隔离制度:所有疑似感染了致命传染病的乘客或者货物,都将被扣留四十天,货物被放在阳光下暴晒,或者用喷醋等方式进行消毒。